<progress id="xqmlw"></progress>

      科技壯苗在行動 促夏糧穩產保豐收

      受去年秋汛影響,壽光部分小麥播種較晚,長勢暫時偏弱,弱苗比例超過往年。為消除不利影響,促進夏糧穩產增產,壽光市積極發揮農業科技支撐作用,啟動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,組成農業科教、農技推廣、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,深入田間地頭,加強小麥田間管理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,掀起了小麥春季田間管理高潮。

      QQ截圖20220213092313.png

      突出“近”字

      把“培訓班”搬進田間地頭

      2月8日,天氣轉暖,在上口鎮盛大家庭農場,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專家走進麥地,仔細查看著地里麥情、墑情。入冬以來,氣溫較常年偏高,土壤底墑足,小麥帶綠越冬,多數麥苗較冬前增生一個分蘗,但小麥總體生長情況與往年有所差距,苗情比較復雜,存在弱苗、壯苗、旺苗、“一根針”“土里捂”等多種情況。農業專家張錫玉提醒,進入春季,小麥管理要以“促弱轉壯、保蘗成穗、構建合理群體”為主要目標,密切關注小麥生長情況,根據天氣變化及時采取相應舉措。一家庭農場負責人李萬群表示,將根據專家建議加強小麥管理,提前澆水施肥,增加開春小麥的成穗量,保證后期小麥的畝穗數,爭取小麥更大豐收。

      據介紹,受去年秋汛影響,包括山東在內的多個省市小麥苗情復雜,給今年夏糧豐產帶來不利影響。日前,農業農村部在北京召開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啟動活動暨工作部署視頻會,全面部署做好冀晉魯豫陜五省晚播冬小麥促弱轉壯科技支撐工作,助力今年夏糧豐收。根據部署要求,以及《山東省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《濰坊市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,壽光結合自身實際,開啟了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。

      行動啟動以來,壽光市農業農村局組織28名專家組成員,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小麥苗情調查。128名科技指導員分赴15個鎮街,聯合科技示范戶、種糧大戶等開展“科技壯苗下鄉活動”,將“培訓班”搬進田間地頭,指導農戶加強小麥田間管理。同時,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了《2022年壽光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》,編印了《壽光市冬小麥“科技壯苗”專項行動技術明白紙》,下發到鎮街和農戶,并通過媒體廣泛宣傳。目前,已開展下鄉服務20余場次,發放技術明白紙3萬多份。

      突出“早”字

      抓實抓細小麥“管、防”保豐收

      據了解,壽光市今年小麥播種面積約66萬畝,雖然受去年秋汛影響,部分小麥播種較晚,給小麥生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,不過,也有種植戶在播種時增加了播種量,再加上近期氣溫比較適宜,土壤墑情較好,通過抓實抓細田間管理,同樣可以促進小麥豐收。

      “這些年,化龍鎮及周邊有些小麥種植戶習慣采用晚播種、蓋地膜的方式,小麥產量一直不低。”張錫玉表示,隨著天氣轉暖,小麥即將迎來返青期,播種較晚的種植戶在下步管理上要突出“早”字,做到早管理、早施肥,促苗早發。麥田土壤解凍后,可以及早進行鎮壓,破碎坷垃,沉實土壤,減少透氣跑墑,促進根系生長。同時,促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,起到提墑、保墑、抗旱的作用。早春鎮壓后,應精細劃鋤1至2次,達到上松下實的效果。返青期、起身期和拔節期是小麥春季生長的三個關鍵時期,種植戶還要因地因苗制宜、分期分類管理,突出抓好肥水運籌,促分蘗增穗、促苗情轉化升級。

      專家提醒,農戶在做好小麥“促弱轉壯”管理的同時,也要加強監測預報,注重小麥病蟲害防治,預防春季低溫冷害。今年壽光麥田墑情普遍較好,田間濕度大,加之冬前除草面積小,病蟲草害發生概率增加,尤其是返青至拔節期是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侵染擴展高峰期,也是麥蜘蛛的危害盛期,農戶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,做到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防治。而春季低溫冷害是早春常發災害,特別是起身拔節階段的“倒春寒”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,種植戶可以通過噴施葉面肥,或在降溫前及時足量灌水,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,減輕凍害對小麥生長的不利影響。(壽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付冰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