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市民們來到悅湖公園時會看到,藍天白云下,一彩虹橋旁,荷塘綠意盎然。微風拂過,湖面浮動漣漪,走近一看,原來是在臺階上繪制的荷塘,栩栩如生的畫像給公園增添了斑斕色彩,吸引了不少群眾“打卡”。將這片荷塘“搬”到岸上的,正是墻繪師劉辰剛。
堅持夢想 潛心追尋藝術之路
今年35歲的劉辰剛從小就喜歡畫畫,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。年幼時他對看過的連環畫、動畫片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,都能用畫筆表現出來。親朋好友、鄰里鄉親看到他隨手畫的葫蘆娃、米老鼠等卡通形象非常逼真,贊嘆不已。這些贊賞與鼓勵,也為劉辰剛的美術夢想插上了翅膀。
學生時代,劉辰剛承包了班里的所有黑板報。初中畢業時,他作為美術特長生考入重點高中。經過3年的專業學習,2008年藝考,在右手骨折的情況下,他靠左手畫完作品,如愿考上了佳木斯大學,專攻藝術設計。上大二那年,藝術手繪剛剛流行。為了能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,也為了積累更多繪畫經驗,劉辰剛與兩個要好的同學組成了一個手繪畫小團隊,專門外出做墻繪,這段經歷讓他至今難忘。
“當時手繪藝術剛剛興起,我們之前從未涉獵,只能摸索著去畫。”劉辰剛與兩個同學被一家網吧邀請去繪制墻繪,他們精心設計好圖案后,便分頭作畫。劉辰剛回憶,網吧老板當時提出要在門口畫一個室標。寒冷的冬天,佳木斯室外溫度大都在-30℃以下。那天將近傍晚,空中飛揚著雪花,劉辰剛用凍得有些麻木的手調好顏料,而后迅速到門口畫幾筆,再回室內加點熱水調幾下返回再畫,要是速度不夠快,顏料就會在寒風里凝結成冰。墻繪完成后,網吧老板非常滿意,見他如此吃苦耐勞,爽快地支付了酬資。這也是他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大學畢業回到壽光,劉辰剛先在一家企業工作,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繪畫夢想。休班期間,他多次為單位創作安全漫畫,閑暇時仍會外出寫生。之后,在妻子的支持下,劉辰剛辦起了培訓學校,潛心追尋藝術之路,他希望通過畫畫,給更多孩子種下一顆藝術夢想的種子。
公益墻繪 為兒童公園添色彩
“閑暇之余,我到公園、村莊等地免費做墻繪,讓原本單調的公園、村落增添了絢爛的顏色和藝術的氣息。”從2015年至今,劉辰剛在徐家兒童公園、東頭村等地創作了百余幅公益墻繪。
記者跟隨劉辰剛來到徐家兒童公園時,蘑菇小傘屋、蝴蝶翅膀、美人魚、詩和遠方、天使翅膀等大型墻繪作品讓人眼前一亮,很多孩子在墻繪作品前拍照、嬉戲。“這些作品都是我在閑暇時繪制的,根據兒童公園的主題,提前設計出圖紙,之后一步步完成,而創作的靈感也是源于生活和自然。”劉辰剛告訴記者,墻繪師的工作看起來有趣輕松,其實也是個體力活,有時一站一整天,有時長時間蹲著,有時甚至需要借助梯子、架子等進行“高空”作畫。“墻體繪畫比紙上繪畫難度更大、要求更高,面對高高的墻面,舉著長刷子畫一整天,沒有體力是不行的。”
“在創作墻繪的過程中,我會把繪畫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記錄下來,分享給更多人看到。”這幾年,劉辰剛在抖音等平臺發布了不少關于繪畫創作的視頻作品,獲得2萬多個贊。他的短視頻不僅記錄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,還會展現與作品有關的鄉土風貌、人文風情。“繪畫作品的表達力是有局限性的,我希望通過拍攝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,融合鄉村生活的真實場景,讓更多人看到藝術背后的生活百態。”劉辰剛說,作為新生代墻繪師,絕不能閉門造車,而是要把創作融入大眾生活,在廣袤的鄉村、火熱的實踐中汲取營養。
“能結合自己的專長做喜歡的事,讓周圍環境變得更美麗,給孩子們帶去歡樂,簡直太棒了!”通過把熱愛化為動力、把興趣打造成職業,劉辰剛的奮斗之路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認同,吸引著他們共同關注美麗鄉村建設。(壽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小菲)